肝病管理如何攻坚?冲破“孤岛”和“围墙”
我国是慢性肝病大国,每年用于肝炎治疗的直接费用逾千亿元。除了低效药物、缺少专业医生、医药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外,“慢性肝病管理体系不健全”也是导致肝病防治不佳的重要原因。依赖大医院,防治体系割裂,医患互动缺失,院际间信息孤岛的现状亟需改变。
来源医学界感染频道
5月28日, 2016中国肝病管理暨肝纤维化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全球的肝病专家汇聚一堂,共同见证肝病领域令人瞩目的新成果、新进展,围绕肝病基点、难点和关键点以及国内外前沿动态、成功经验,进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
会场实况
“慢性肝病管理”是本次会议重大议题之一。目前,我国已将重点慢病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以慢性病防治管理为突破口,探索按病种打包、上下联动的办法,推动建立分级诊疗模式。为此,《医学界》糖尿病网小编特地采访了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教授、肝病管理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主任高月求教授,为大家带来第一手的“肝病管理新思路”。(下文根据采访现场录音整理而成)
一、杨希忠教授“+互联网”拆掉了医院的围墙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教授
医学界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的背景与初衷是什么?
杨教授,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是个公益项目,它由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成立,每年由福瑞股份捐助500万(共20年),并致力于对患者进行教育、随访和个体化服务。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运作3年,目前已有150家医院申请加入,并录入了8万多位病人的数据,共2000多名医生参与。申请建立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要求较高,该医院必须拥有高级人才,即肝炎专科副主任级别以上的专家,是门诊量和床位数。我们的重点放在地、市综合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
医学界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成立3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发展方向又是什么?
杨教授我们录入了8万肝病患者,让他们得到了更好的医疗、个案管理、心理干预服务和生活指导;这种形式的“+互联网”拆掉了医院的“围墙”,促进了医院慢病管理,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和医务人员培训。对于未来,我们将更偏向二三线城市、青年医生和临床研究。通过研究带动人才培养,并将优质资源沉淀到基层。让临床工作与科研结合,让肝病管理系统和医院管理系统结合,最终提高患者生活水平,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
医学界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和健康管理中心是什么关系?
杨教授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是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里的一个项目,以肝纤维化方向的临床研究为主。这些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肝病的研究发展。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曾是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下属项目,聚焦课题研究、医生培训和患者教育,现在则单独立项了。
医学界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对慢病领域管理有何示范作用?
杨教授该项目属于患者管理、患者教育这一类别,完全符合国家、卫计委的肝病、大病管理要求。目前做患者教育的形式有很多,例如同伴教育、科普教育,但相较于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而言,力度与深度仍显不足,在运作强度和持续性上,也不像这个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那么有长远规划、覆盖面广。,我们还在探索、经验,最终希望获得国家认可,然后普遍推广我们的成功经验。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有慢病管理的具体方案了,慢性肝病还没有,我们先给国家探探路。
二、高月求教授肝病管理最怕信息“孤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主任高月求教授
医学界国内肝病的整体状况与诊疗现状如何?
高教授我国依然是乙肝大国,成年人乙肝感染率在7%左右,并逐渐向肝硬化、肝癌发展。儿童乙肝感染率非常低,在0.5%左右。丙肝的发病率在下降,且治愈率提升。将来更多的应该是脂肪肝(酒精、非酒精性)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炎,但这些与乙肝相比,比例很小。目前乙肝治疗比较规范,效果也不错,但治愈率很低。
医学界当前慢性肝病的基层管理现状如何,应怎样着手?
高教授基层缺少专业肝病医生,且病例少,临床教育少,肝病的治疗管理都欠规范,但由于目前医院联动和分级诊疗依然难以实现,所以适于操作的模式还是“三级协作”,即三级医院诊断、制定方案,二级、一级医院做随访和管理;其中,系统性管理最关键。以前肝病患者都不在一个系统,而是在各医院间辗转,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为什么台湾的健保系统做得好,因为信息都在一个“池子”里;对此,移动互联网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思路,以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为例,这将对患者管理和大数据获取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医学界能否介绍一下曙光医院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的情况?
高教授该项目在2012年成立,曙光医院是第一批参与单位。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有明显的优势,它免费配送FibroScan、个案管理师并提供个案管理。我们现在已累计实现3000多患者的长期管理。患者先预约挂号,然后个案管理师负责登记患者信息和用药情况,随后纳入管理。在整个过程中,医生积极性比较高,庞大的患者数据有利于他们写论文,而且患者依从性更好了,大大减少了治疗方案的变动;患者乐于参与,因为这里有专业的答疑解惑,有免费检测,有短信提醒和科普资讯,有免费的药,有人关心他们。
采访后记我国慢性肝病一直重治疗,轻管理。以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为例,如果能普遍推行个案管理服务和“+互联网”模式,将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患者服务融为一体,及早诊断、规范治疗、慢病科学管理,或将大大改善我国肝病防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