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陪人看病都能成为一个行业?

健康知识 2023-05-29 03:10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看病,在中国总是能牵动人们最敏感的神经。“最贵的是人情,最缺的是时间”——这句话对于很多人来说感同身受。排队烦,挂号难,让上班族请假陪老人去看病更是难上加难。诸多痛点加在一起,无怪乎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陪诊”这种服务。

  陪诊服务“简单”服务里的“不简单”

  什么叫陪诊?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陪你去看病——顺便再帮你排个队,挂个号,取个药,提个醒啥的。听起来很简单,但可别小瞧这里面的商机在2015年红红火火的医疗O2O大潮中,“陪诊O2O”颇有点异军突起的感觉,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格外青睐。市场数据显示,仅2015年以来,国内就已经涌现出数十个大大小小的陪诊服务品牌,其中更不乏融资千万以上的案例较早起步的e陪诊,据报道获得了洪泰基金1000万元的天使投资,而其后的安心陪诊,更是据传获得了3000万元的A轮融资。

  “移动医疗领域,市场最早比较关注的是在线挂号、在线轻问诊这样的项目,陪诊服务一开始其实是不在视野内的,”一名市场观察人士这样谈到,“但今年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的陪诊服务,说明资本看好,市场也有需求。”

  陪诊服务受到广泛看好,自有内在逻辑可循。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陪诊所服务的就诊人群,介于“将病未病“之间,在整个医疗产业里的流水线里属于“上游“,一旦这些人群确诊某项疾病,那么就意味着后续的寻医、问药、治疗、随诊、康复等刚性需求需要得到有效的回应和满足,在医疗互联网+、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这意味着怎样宝贵的”流量入口“和”转化效率“,其在资本眼里的想象空间不问可知。

  正因为如此,陪诊服务才能在事前不被广泛看好具有独立存在价值的情况下,意外“抢戏成功”。

  分析目前市场上陪诊业务的模式可以看到,基本采取的是这样的模式

  移动端App,起到了客单汇总-分发的模式,充当信息中介;

  线下服务,主要由兼职的护士组成,提供实际的院内陪诊。纵观目前市场上的主要陪诊服务,普遍拥有庞大的兼职护士人群,并对护士采取高额补贴的策略——这样的运作模式,与“滴滴“、”Uber“等大众熟悉的打车应用初期推广策略如出一辙。

  “分析这个模式可以看到,目前大部分陪诊服务的’服务‘环节其实还是比较薄弱的,”市场人士这样谈到,“兼职的护士提供服务,虽然在专业性上有了保障,但因为护士不是全职的,意味着服务的可控性相对较弱,而同质性也会比较强,因为一个护士可能在好几个陪诊项目里兼职。”

  那么,到底陪诊服务只是“挂号”、“看名医”等刚性需求的附加服务,还是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类别呢?决定项目前景的关键或许在于其提供的服务能否创造出独特的用户体验。

  未来趋势从同质竞争走向专业细分

  尽管“大而全“的全科陪诊服务似乎仍是目前各陪诊App的标准配置,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已经有了进一步细分的苗头。

  “不是说能提供全科服务不重要,而是说市场已经有这么多供应者了,要想突出重围,必需有自己的优势。“一名业内人士这样谈到。

  关注近期新晋的陪诊服务,可以发现一个叫做“随心诊“的陪诊品牌,已经打出了”心血管领域专业陪诊“的旗帜,定位十分鲜明。与其他陪诊服务多为创业项目不同,”随心诊“是创业板上市公司乐普医疗推出的新业务,十分强调与企业传统优势领域的结合。

  对于关注证券市场的人来说,乐普医疗不会是一家陌生的企业2009年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之一,国产心脏支架的领军品牌。近年来,乐普医疗在移动医疗及服务领域布局迅猛,心血管领域的全产业链条已经形成。

  自然,背靠这样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随心诊“突出心血管专业特色也就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了——创立虽然不久,但随心诊已经先后为新华社、央视网等中央媒体机构职工、以及华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客户提供健康服务,并以”乐普健康讲堂“的方式,在社区、养老院等多地开展心血管健康讲座。

  (随心诊走进央视网开展活动)

  (随心诊邀请专家为华夏银行贵宾客户举办健康讲座)

  “乐普要做的不是泛泛的陪诊服务,而是有心血管特殊优势的专业服务,”乐普医疗媒介运营总监庞瑞这样说道,“心血管病每年夺走1200万人的生命,是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也是乐普的专精领域,这个领域我们期待能做到最好。”

  据了解,随心诊的陪诊人员以全职的医学专业人才为骨干,而非像市场上不少陪诊服务那样全由兼职护士组成。“全职陪诊人员经过严格的培训,可以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并且服务质量更容易把握,”随心诊的市场负责人如此表述,“可以说我们更接近’神州专车’的自建自有模式。”

  另一点显著特征是,随心诊似乎并不着急一上来就铺开全科,而是主打心血管病相关的三甲医院陪诊服务。“全科我们也有能力做,心血管科是我们最有把握的,不管是对医院和医生的熟悉程度、还是对相关病人的照料经验、后续可以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乃至出现紧急情况时的应对办法,都是十几年积累下来的行业经验,“随心诊的项目负责人认为,”不是短期内可以被复制的。“

  服务细节随心诊说的“专业陪诊“有多专业?

  如果说陪诊服务的专业化、细分化是未来的趋势,那么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到底服务可以有多专业?用户的体验如何呢?

  日前,笔者联系上了一位使用过随心诊服务的黄先生(化名)。黄先生患有多年心脏病,严重的时候整晚睡不着觉。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选择了随心诊的服务。

  “陪诊员见面会主动出示工牌,还有服务明细,一项项都列的特别细,“黄先生评价,”给我的感觉很正规。“

  另一个让黄先生感到特别“贴心“的细节则是,对于心血管病病人,随心诊目前提供了免费代挂专家号的增值服务。”帮我挂的是还是一个主任级的大夫,这要是我自己一大早去排队,估计我是起不来,也排不到。“黄先生苦笑说道。

  除此之外,黄先生还向笔者展示了随心诊给他提供的一份“贴心礼包“。只见这个透明的文件袋内,不但附赠了病历、圆珠笔、PM2.5口罩、纸巾等实用物件,还有一本《心血管病健康养生指南》小册子。

  (黄先生获赠的随心诊陪诊包)

  “这些是赠送的,陪诊人员在和我见面后,还用自带的设备帮我量了血压、测了血糖,说是可以更好的了解我目前的身体状况,提供给大夫,“回想起这些细节,黄先生仍然是很有感触,”以前真没想过看病能这么受照顾的。“

  (随心诊陪诊员配备的乐普电子血压计)

  看完了病,黄先生同样也收到了随心诊发来的看诊提示信息,里面记录了医生对他的康复建议以及用药指导。“如果有需要,还能给我提供远程心电监测的服务;还有网上购买保健品的优惠券。这些据说都是他们公司自己的业务。”

  (随心诊可为客户提供的专业远程心电监测设备)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心诊在服务细节处的追求极致,肯定会导致成本的上升,但也反映了其后续的商业逻辑。

  “从目前市场上的陪诊服务来看,要想单独赚钱,难度不小。但陪诊服务接地气,能够创造服务者与患者直接见面的机会,继而为后续的增值业务提供了可能,“一名业内人士这样分析道,”俗话说见面三分情,如果人家认可了你的服务,后续二次销售其他服务的转化率,会比单纯的网络广告的转化率要高得多。“

  ,这一逻辑链条要想运作通畅,必然对公司的整体实力有很高的要求——把陪诊服务作为入口的想法,很多家都想做,但能否做成,取决于所提供后续服务的价值和用户体验的黏性。

  不妨来看看乐普医疗这一年多来的频繁落子吧年初推出同心管家App(心脏支架术后管理软件)等患者社区、重金打造护生堂慢病管理电商平台、加码智能可穿戴设备、树立乐健高端体检中心品牌、落地网络医院、发展第三方基因检测、布局金融控股公司……结合这些新兴业态,再想想其业已成熟的心血管器械、药物产业链,是不是能看出些端倪?对于现在的乐普而言,线上线下入口的战略卡位已经开始布局,而这一盘大棋的走势,不久就将见分晓。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