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不身为男儿身 — 经痛的中医处理

健康知识 2023-05-28 21:31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临床上严重经痛的病人,以寒凝胞中和气滞血瘀型(中医的一种诊断名词)的较多,除了止痛药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不舒服呢?
痛经一般是指在月经前后、月经期间有激烈腹痛。中医认为经血「遇热则行,遇寒则凝」,会造成疼痛的原因是体内经血淤积,血块无法顺畅排出,多半是气血运行不顺畅所致。从传统医学角度来看,气血相行,即血行是靠着气的推动,气行血就行,气不通则血不行,血不行则痛,所以传统上中医多建议经期期间禁食生冷与寒凉的食物。若有月经不适症状,来经后一周(第七至十五天)是吃补调养的最佳时间。
1.痛经的类型
◎血虚型宜补中益血。
经色淡红而量少,脸色苍白或萎黄,精神疲劳倦怠,小腹隐隐作痛(痛时用手按压会较为舒服)。
◎肾虚型宜调补肝肾。
经色淡红量少,经后小腹空痛,腰部酸软,肢体无力。
◎气郁型宜理气行滞。
经前或来经时小腹和乳房严重胀痛,行经量少,来经无定期。
◎血瘀型宜活血化瘀。
经前或行经时腹部刺痛、不能按压,经量少,血色紫黑有血块、有时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
◎风寒型宜温经散寒。
经前或行经中小腹绞痛,身体冷感,腹部不能按压,经量少,色暗红或黑。
2.中药治疗方剂
◎实证体质
病痛较激烈,腰酸较严重,有腹胀的情形,压下时会觉得不舒服。常发生在月经前,月经完后即次第地疼痛减少。治疗时属于因风、冷所造成者,常用「温经汤」、「生化汤」之中药处方治疗。若因精神上之压力所造成者,大部分会有心腹疼痛、或迄腰胁部疼痛,治疗时则多用「加味逍遥散」治疗。若有瘀血或经血红紫、排出不畅时,则常用「桂枝茯苓丸」之中药方剂。
◎虚证体质
腹痛较和缓,用力压腹部则觉得较舒服,所以会喜欢用手压。经痛多出现在月经后,经色淡而量少。属于身体虚弱而无力气者(即传统中国医学之气虚)则宜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若属于贫血,手脚冰冷者则宜用「四物汤」与「小建中汤」一起并用治疗。
生化汤
(1)组成当归、川芎、桃仁、黑姜、炙甘草。
(2)功用活血行瘀,温经止痛。
(3)主治
a.用于产后,见恶露不行,或行而不畅,少腹疼痛,但坐月子期间,原处方不宜服用过久,免得恶露不止,通常建议服用7天即可。
b.产后常用为调理之剂。亦可预防产后感染。
c.本处方也可以用来减缓经痛,但因为本处方不是止痛药,所以建议会经痛的读者,于月经来的第一天,只要见到红褐色的分泌物即开始服用,而不要等到下腹部非常疼痛时才服用,那可缓不济急喔。
(4)适用阳虚证体质,即寒证体质。
(5)注意事项与禁忌阳盛体质、阴虚体质或感冒咽喉痛期间不宜服用。
从传统医学角度来看,气血相行,即血行是靠着气的推动,气行血就行,气不通则血不行,血不行则痛,所以传统上中医多建议经期期间禁食生冷与寒凉的食物。若有生理期不适症状,来经后一周(第7~15天)是吃补调养的最佳时间。对于一些常见又不严重的痛经,不妨在中医师的评估下,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就开始喝生化汤茶包,一般人对生化汤的印象,以为只有在刚生产过后才可以喝生化汤,事实上生化汤可以去瘀血生新血,不仅可以减少疼痛、治疗痛经,也可以帮助子宫收缩和排出血块。在月经结束后,如果体质并不特别燥热的情形下,也可以在中医师的建议剂量下,服用一点四物汤,对身体多少有一点帮忙,如果忙碌的您没有时间熬药,也有四物丸、四物冲剂,甚至四物汤的药粉提供您选择。
3.痛经的调养
(a)热敷法
(i)暖暖包可将暖暖包隔着一层衣物,放在腰部或下腹部疼痛部位上,对舒缓疼痛非常有效,也可在反胃时放在胃部,双脚无力时放在袜子上。
(ii)热毛巾将热毛巾轻轻敷在感觉疼痛的部位,借由血液循环的加速来舒缓疼痛。
(b)穴道按摩太冲穴、三阴交穴
用大拇指的指腹面,用力直接压20秒再放开,默数20下,每个部位重复5、6次,直到所按压部位感到酸麻胀痛为止。
(c)建议的食物及药膳
1.经痛茶--痛经黑糖浆
A材料当归4钱,川芎3钱,桃仁3钱,黑姜5分,炙甘草5分,黑糖适量
B做法以上药材稍为洗过之后,放入三碗冷水,煮滚之后转小火再煮15分,倒出药汁,趁热溶入黑糖。
C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D适用体质瘀血体质
E注意事项感冒咽喉疼痛期间,或阳盛体质的病人不宜服用。
2.四物猪肝汤
A材料当归4钱,川芎1.5钱,熟地3钱,白芍3钱,新鲜生猪肝4两
B做法以上药材稍为洗过之后,放入三碗冷水,煮滚之后转小火再煮15分,倒出药汁。猪肝切片,先川烫备用。烫过的猪肝,再放入热的四物汤滚一下,加盐调味即可服用。
C功效补血、补充铁质。
D适用体质血虚体质
E注意事项感冒咽喉疼痛,或阳盛体质的病人不宜服用。

  该文章《恨不身为男儿身 — 经痛的中医处理》由网友『造梦先生』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