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看饮食-吃不对也会生病

健康知识 2023-05-28 21:31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从中医看饮食-吃不对也会生病

食物和疾病的关系,吃不对也会生病。

食物和疾病的关系

上面那段话的大意是,药物可以用于与邪气抗争,而五谷则用以养身,借助五果、五畜和五菜的辅助,根据气味相合、辨证,以用来益气生精,提高身体防御能力。

食疗(食物疗法)是人们常听到的名词,许多媒介都能看到关于养生食疗的建议。历史上也有许多食疗论着,如《食疗本草》、《救荒本草》、《养老奉亲书》等。

饮食的确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且不少药物可用作为食物和药物,如山药、生姜、薏苡仁、山楂、粳米、小茴香等,但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证型,以及食物的性味功效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比如,红糖味甘性温,入肝、脾经,可益气补血、温中止痛(中指中焦脾胃)、活血化瘀,常用于女性寒性或瘀血性痛经。

名词解释

毒药为药物之统称。跟现代说的毒药概念不同,药物性味各有所偏,这种药物偏性,古人称之为「毒性」。

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其中黍是黄米,稷是谷子,菽是大豆。

五菜为葵、韭、藿、薤、葱,其中葵为冬葵菜,藿为豆苗或豆的嫩叶,薤为小蒜,北方人极少食用。

寒性或瘀血性痛经寒性痛经常表现为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色暗淡有块,四肢发冷,唇色面色发白;瘀血性痛经常表现为经色紫暗有块,小腹刺痛,血块排出则痛减,舌头发紫,颜色发暗,严重时有瘀斑瘀点。

以形补形,以脏补脏

以形补形,以脏补脏,即老百姓日常所说的「吃啥补啥」,这是对中医哲学思想取象比类法的应用,如冬至吃饺子。传说,在东汉时期,由于冬至之时天气寒冷,不少人因为饥寒交迫而耳朵被冻伤,医圣张仲景便让弟子在街边搭起医棚,为患者医治。他将祛寒药材放入大锅内煎煮,捞出来,然后用面做成耳朵形状,煮熟后,分给患者食用,愈人无数。

人的每餐都可认为是一次食疗,米面谷粱都有其性味功效。由于阴阳和合的规律,依照四时,进食当令食物对身体是最好的选择。比如夏季炎热,宜食西瓜等性凉利水之物,但以适度为宜。常见食物性味归经,如

粳米、小米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可用于脾胃虚弱,或病后虚弱。

薏苡仁味甘淡,性寒,入肺、脾、肾经,可健脾益肺、补肾利水,用于咳嗽、脾虚水肿、腹痛泄泻。

玉米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可调脾和胃、利尿通淋,用于食欲不振、小便不利、水肿等。,玉米还可降温解热、降血糖,玉米须可用于痢疾,玉米苞叶用于膀胱结石。

玉米的食疗功效

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肾经,可除烦止渴、利尿通淋、养心益肾。
赤小豆味甘,性酸平,入心、小肠经,可健脾利湿、消肿解毒。
绿豆味甘,性凉,入心、胃经,可消暑利水。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入肝、脾、胃经,可以用来健脾化湿。
菠菜味甘,性凉,入胃、大肠经,主治胃热烦渴、消渴多饮、便秘。
包菜味甘,性平,入肝、胃经,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胆囊炎等。
花菜味甘,性平,入肝、肺经,可化痰止咳、健脾和中,主治痰热咳嗽、脾胃不和、肝热神昏等。
芹菜味甘苦,性寒,入肝经,可清热平肝,降血压,主治头晕头痛、肝经郁热。
香菜味辛,性温,入肺、脾经,可发汗透疹、消食下气,用于感冒发热、麻疹已透者。

名词解释

小麦干燥轻浮瘪瘦者,也就是在淘洗小麦时浮在水面上的那部分,叫做浮小麦,浮小麦也可以入药,中医认为浮小麦味甘性凉,可入心经,能止汗。具有益气,除热,止汗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骨蒸劳热,自汗盗汗。

饮食不节

饮食以适度为宜,过饥或过饱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过饥饮食水谷是人体后天之精的化生来源,如果摄食不足,则会导致气血生化失源,脏腑失养,从而正气亏虚,人体防御能力下降,易遭受外邪侵袭。长期摄食不足,还会损伤脾胃之气,导致胃脘疼痛等症。

过饱轻者,由于过度饮食而超过脾胃消化能力,积食停滞,出现胃脘胀满、呕吐、泄泻等症状;重者则可伤及脾胃,导致运化功能失常,从而聚湿生痰,引发糖尿病、肥胖、心脉痹阻等疾病。

名词解释

心脉痹阻是指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痹阻心脉,以心悸怔忡、胸闷心痛,痛引肩背或手臂,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与现代医学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类似。

饮食不洁

饮食不洁即吃了不干净的食物。由于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吃到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或误食有毒食物造成的。饮食不洁会导致胃肠疾病,出现呕吐、泄泻、痢疾、脘腹胀痛等,有的还会引起寄生虫病。

如果夏季进食腐败变质的食物,常会出现剧烈腹痛、吐泻等中毒症状,尤其需要注意。而误食有毒食物如毒蘑菇、有毒蔬菜可导致机体中毒,出现头晕、幻觉、呕吐,重者可出现昏迷或死亡。

饮食偏嗜

饮食偏嗜即偏好吃某种性味的食物,包括偏嗜寒热、偏嗜五味。

偏嗜寒热

良好的饮食要求寒热适中,寒性食物具有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热通便、清热燥湿的作用,但过分偏食生凉之品,易伤及脾胃阳气,出现腹泻、四肢冰凉等症状,脾胃失于运化,则聚湿生痰,或日久化热。热性食物具有温中散寒、助阳补火、补中益气、补肾壮阳的作用,但过分偏食温热之品,则易导致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等症状。

偏嗜五味

饮食分成五味,包含酸、苦、甘、辛、咸,且五味分别对应五脏,偏嗜某种性味的食物,则容易导致该脏之脏气偏盛,五脏失调,伤及其所胜之脏。

五脏所胜之脏

这段话的意思是咸味食用过度,则肾气相对偏盛,伤及心气,对心主脉的功能产生影响,出现血脉运行不畅;苦味食用过度,则心气偏盛,伤及肺气,则肺主皮毛功能受损,出现皮肤枯槁,毛发脱落;辛味食用过度,则肺气偏盛,伤及肝气,则肝主筋功能受损而筋脉拘急、爪甲枯槁;酸味食用过度,则肝气偏盛,伤及脾胃,则肌肉皱缩;甘味食用过度,则脾气偏盛,伤及肾气,肾主骨功能受损,出现骨痛发落。

所以根据五味偏嗜的规律,《黄帝内经》也提出了五味忌口。

其理论依据是五行学说,肝在五行属木,辛味在五行属金,按照五行学说,金能克木,故肝病者应禁食辛味食品,防止肝脏受伤,其意是食用辛味食品,可以助肺金之气,进而克伐肝脏。其他各脏病变依此类推。

除脏腑之外,气血筋骨发生疾病时,饮食上也有五味的禁忌。

名词解释

所胜胜通「克」。所胜则指相克关系。如木克土,即肝胜脾,脾为肝所胜。
凝泣凝结而不畅通。泣,通「涩」。
毛拔毛发脱落。
胝皱胝,指手脚掌上的厚皮,俗称茧子。胝皱是指皮肉因生茧而皱缩。
唇揭揭,为掀起之意,指嘴部肌肉角质变厚导致嘴唇掀起。

本文节录自《零基础学中医》,由大是文化出版。

饮食指南建议每日一杂粮、少油低脂更健康

  该文章《从中医看饮食-吃不对也会生病》由网友『{猥sμο型男╃↗』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