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厌食症
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常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强调「瘦才是美」的文化症候群(culture-bound syndrome)。社会学的研究发现,1970年代起,西方媒体关于身材纤瘦与美丽形象的消息大量增加,厌食症等饮食障碍症的个案也跟着明显上升;随着经济、信息发展与全球化,台湾的社会文化越发接近欧美国家,相同的审美价值观已不陌生地充斥我们身边,而在精神科门诊此类个案也不断地增加。
厌食症患者的特征是对身体形象和体重的过度关切,用许多方法来控制体重,随着体重减轻,会出现各种精神和身体症状。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DSM-IV诊断标准,患者会将体重维持在低于年龄和身高所预期最低正常体重的85%以下、仍极端怕胖、对身体形象有不当认知、且月经停止。厌食症可再区分成限制型(纯粹极度限制饮食)和暴食/清除型(经常有暴食现象和清除行为,例如催吐、使用泻剂或利尿剂)两种亚型。
厌食症90%以上发生于女性,多在青少年期发病,精神动力学派认为这是成长中的个体为脱离父母权威的一种抗争,常见父母亲对子女过度保护、高度期望,但父母彼此却又潜藏地在子女身上竞争冲突,子女在建立自尊、自信过程受挫,只能藉对吃和体重的自我操控来脱困,在心理上却是退化到婴孩阶段。
厌食症患者会显得固执与完美主义、甚至有强迫行为倾向,常见家庭、人际关系障碍,近半数会合并忧郁症而有高自杀率,也因体重过低,内分泌、心脏血管、肾脏、血液等方面都会出现并发症,约有5~10%的死亡率,显见是一严重的健康问题。
在治疗方面,需要精神科专业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药物、心理治疗、团体治疗与家族治疗等方式的集成性处置,而体重降低过快或过低时,需要住院会同内科处理并发的身体症状。
要呼吁的是,许多案例是由年轻女性常见的减肥行为开始,却引发无法控制并严重危害健康的厌食症。现今社会风潮下,对身材美感的追求似不可免,但一定要用健康(例如适度运动或寻求专业咨询协助)的方式,千万不要光靠极端节食或吃减肥药、泻药等方法。若出现厌食症的现象,一定要尽早求医!
该文章《认识厌食症》由网友『你的温柔不属于我』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