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常吃的生姜产地在哪里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

健康知识 2023-05-28 21:30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22:25 2017-6-28    生姜(Zingiber offcinale)又名姜、姜、黄姜、蘘荷科。姜有健胃、除湿、祛寒的作用,在医药上是良好的发汗剂和解毒剂。生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通经络等作用,,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可以起到助阳的作用,对肾虚阳痿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一、生姜产地在哪里
 
    (一)生姜产地
 
    生姜指姜属植物的块根茎。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 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吃生姜就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中国生姜的主要生产地在山东,尤其是山东半岛地区,一直以来就有世界生姜看山东之称。其中山东莱芜市是中国最大生姜出口基地,生姜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年产量近50万吨,拥有储藏加工企业600多家,生姜远销日本、欧盟、美国、中东、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山东省平度市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生姜交易市场。
 
    (二)生姜的产地环境
 
    1、温度姜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较弱,植株只能无霜期生长,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5-28℃,温度低于20℃则发芽缓慢,遇霜植株会凋谢,受霜冻根茎就完全失去发芽能力。
    2、光照姜耐阴而不耐强日照,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故栽培时应搭荫棚或利用间作物适当遮荫,避免强烈阳光的照射。
    3、水份姜的根系不发达,耐旱抗涝性能差,故对于水分的要求格外讲究。在生长期间土壤过干或过湿对姜块的生长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发病腐烂。
    4、土壤姜喜欢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在粘重潮湿的低洼地栽种生长不良,在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地上生长也不好。姜对钾肥的需要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三)中国生姜之乡
 
    1、莱芜生姜莱芜生姜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在封建社会曾是朝廷的贡品,以姜块肥大、皮薄丝少、辣浓味美、色泽鲜润而著称,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莱城区被命名为“中国生姜之乡”。
    2、安丘大姜安丘大姜产于潍坊安丘市,是山东省著名特产,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种植大姜的记载,历经近500年的选种培育,使安丘大姜形成了色泽鲜艳、结构紧密、块大丝少、辛辣清香的特色,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安丘大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3、昌邑大姜昌邑盛产大姜,素有“姜乡”之称,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昌邑大姜块大肉黄,质地细嫩,表皮光滑,辛香味浓,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国内外市场非常畅销,各种产品供不应求。昌邑大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4、莒县大姜莒县大姜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以前就有史籍记载“莒地产芋”,其中的“芋”就是今天的大姜,从莒县地方史志的准确记载追溯,莒县种植大姜至少已有380年的历史。莒县大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四)生姜的两种吃法推荐
 
  晨起含姜片早晨起床后,先饮一杯开水,然后将生姜刮去皮,切成薄片,取4~5片烫一下,再将姜片放入嘴里含10~30分钟,咀嚼。坚持食用,对预防感冒大有裨益。
  喝生姜大枣汤早晨取大枣10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煎汤代茶饮,每日1次,特别适合冬季手脚发凉的人们食用。
  食用禁忌食用生姜每次只需要10克左右。食用过多则大量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症状。生姜有解毒杀菌的作用,有内热者忌食。烂姜、冻姜不要食用,因为姜变质后会产生致癌物。
 
    二、生姜的功效与作用
 
    (一)生姜的七大功效与作用
 
  第一、生姜是传统的治疗恶心、呕吐的中药,有“呕家圣药”之誉
  因胃肠不适、口腔异味等引起的恶心,欲呕等不适时,可早晨含1片姜片来解决。民间用吃生姜防晕车、晕船,或贴内关穴,有明显的效果。
  第二、开胃健脾促进食欲
  在炎热的夏天,或者某些疾病的原因,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
  第三、降温提神
  在炎热的时候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等的病人,适当喝点姜汤大有裨益。中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脑。
  第四、驱散寒邪
  由于着凉、受寒等引起的感冒、头疼、腹痛等,喝些姜汤水,可增加血液循环,使全身发热,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
  第五、抗菌
  当吃了受了污染的食品,引起急性胃肠炎,而适量吃些生姜可起到防治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显着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可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
  第六、预防流感
  脚是我们的第二心脏,身体上的各个脏器都能在脚上找到相应的穴位,适当泡脚不仅能改善末梢循环,如果泡脚水中加入适量的生姜,生姜性热,既可以快速驱寒,又能预防流感。
  第七、抗衰老
  因为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
  生姜除了这些用处,还可以治疗腹泻、孕吐、小儿吐奶、痛经、治疗关节痛等等;除了食用、泡脚以外,还可以外敷穴位,如外敷神阙穴、内关穴等。
  由于姜性质温热,有内热者慎用,即使正常者平时应该适当食用,以免导致肝火旺盛。如果做为养生方法长期食用,建议一是认清自己的体质,二是适当搭配其他滋阴降火的食物,如蜂蜜、菊花、山楂等。
 
    (二)生姜的价值
 
  1.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
  2.生姜汁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三滴至十滴,冲服。
  3.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生姜皮有清除或抑制“青春痘”的作用。方法睡前净面后,用筷子的棱面刮下洗净的生姜姜皮,贴在痘痘上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姜皮一定要薄不带姜肉,贴时姜皮的新面向内。
  4.煨姜将原只鲜生姜洗净,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温,具有和中止呕的功用。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一般用量为二、三片,煎服。
  5.生姜和姜片用于烹饪,可以去腥膻,增加食品的鲜味。
  6.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方法鲜生姜50g,洗净切碎,加水300ml,煎30分钟。3次/日,2日服完。结果据数十例的观察,对改善症状有较好效果。服药后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随之反酸、饥饿感也见好转,便秘及黑粪转为正常,食欲增加。但多不能根治,常易复发;对一部分患者遗留较长的胃部堵塞感。
  7.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鲜生姜1.5两,红糖1两,共捣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7天为1疗程。据50例观察,治愈率为70%,好转率为30%。用药后腹痛、里急后重之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5.16天和5.14天,大便外观及次数恢复正常分别为4.8天和5.2天,大便镜检及培养平均转阴日数分别为4.58天和3.6天。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
 
    (三)生姜的十种作用
 
  1、口腔溃疡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2至3次,一般6至9次溃疡面即可收敛。
  2、痰多咳嗽用生姜15克煎汤,加白糖适量温服,早晚各1次,可治痰多咳嗽。
  3、感冒头痛将双脚浸于热姜水中,水以能浸到踝骨为宜。浸泡时可在热姜水中加点盐、醋,并不断添加热水,浸泡至脚面发红为止。此法对风寒感冒、头痛、咳嗽治疗效果显著。
  4、牙周炎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早、晚各1次。如果喉咙痛痒,可用热姜水加少许食盐代茶饮用,每日2-3次。
  5、偏头痛当偏头痛发作时,可用热姜水浸泡双手。大约浸泡15分钟左右,痛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6、面部暗疮用温热姜水洗脸,每天早、晚各1次,持续约60天左右,暗疮就会减轻或消失。此法对雀斑及干燥性皮肤等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7、腰肩疼痛在热姜水里加少许盐和醋,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
  8、脚臭将脚浸于热姜水中,浸泡时加点盐和醋,浸泡15分钟左右。抹干,擦点爽身粉,臭味便可消除。
  9、龋齿每日早、晚坚持用热姜水漱口1次,并每日代茶饮用数次。此法对保护牙 齿、预防和治疗龋齿颇为有效。
  10、醉酒用热姜水代茶饮用,可加速血液流通,消化体内酒精。还可在热姜水里加适量蜜糖,可缓解或消除醉酒。
 
    三、生姜的种植管理
 
    (一)生姜的种植方法
 
  1、严格选地,避免连作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沙壤土、壤土、粘壤土,要求田块地势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积水。生姜不宜连作,应与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进行3—4年的轮作。/
  2.精选姜种,促进早发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质地硬、具有1—2个壮芽、重50—75克、无病害的老姜作种姜。种姜播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消毒。种姜消毒后,先晒2—3天,待姜块表面发亮时,即可堆放,用稻草覆盖进行保温催芽,要求保持湿润,温度控制在20~25℃,当姜芽长到1厘米时即可播种。
  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灌溉条件好,气温高,且不催芽,在惊蛰节令播种;无灌溉条件及气温低,且需要催芽,在清明前后或谷雨节令播种。播种实行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20厘米,每亩用种500公斤左右。亩用15公斤尿素、25公斤复合肥作种肥,将肥料放入沟内与土壤混匀。播前1小时左右浇底水,使土壤湿润,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并用手轻轻按入泥中,覆湿润细土5厘米左右。
  4、施足基肥,科学追肥生姜生长期长,应采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则。整地时,亩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钾肥25公斤作基肥。当苗高30厘米左右、1—2个分枝时,追1次肥,亩施20公斤尿素,也可用清粪水浇苗;立秋前后,亩施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25公斤,在距植株基部15厘米左右开沟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茎膨大时,亩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
  5、遮阴降温,促进生长生姜是喜阴,不耐高温和强光的植物,夏季生长期间要进行遮阴,以促进生长。遮阴方法很多,可以搭棚遮阴,也可与高秆作物玉米进行间作。
  6、防旱防涝,及时培土生姜不耐干旱,也不耐涝,对水分要求严格。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在夏季高温期间,应及时浇水降温,以早、晚浇水为好,雨水天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姜瘟的发生。为防止根茎露出地面,表皮变厚,品质变劣,要进行培土,一般结合浇水施肥进行2—3次培土,每次培土3厘米左右。
  7、茎蔓管理
  1、搭架黄姜出苗后茎长达30cm时,应尽快搭架,将事先准备好的长1.5-1.8m左右,手指般粗细的竹、木棍插入沟、穴的外边沿上,一蔸一根,每四根上端扎为一捆,成“x”宇型,以利除草追肥,捆扎处离地面高度1.2-1.4m,引茎蔓上架,让其顺架生长,并注意控制茎蔓生长高度。
  2、打顶当主茎蔓生长至一定高度(1.4-1.5m)到达架顶或侧枝长达20-30cm时,要对主茎及侧枝及时去头打顶,控制营养生长;现蕾开花时,要及时摘除花蕾,一般每隔10天摘除一次,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养分向地下根状茎转移积累。
  8、搞好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腐烂病和斑点病。腐烂病一般在7月始发,8~9月为发病盛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挖去带病菌土,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用干净无菌土填埋。斑点病发病初期喷洒50%百菌清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虫害主要有姜螟、姜蛆,用敌百虫或辛硫磷进行叶面喷洒防治。
  9、采收
  黄姜采收一般在秋冬植株完全枯萎后,挖取地下根状茎,采收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为最好,根状茎繁殖栽培一般2-3年采挖一次,产量较高,如急需也可当年栽培,当年采挖。
  注意事项
  播种前要精选姜种,剔除霉变,腐烂,干瘪的病弱姜块。种姜要选择50~100克有1~2个壮芽的姜块为好,太大的姜块也可播种但需种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开,但伤口应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后再播。播种前最好用药剂浸种催芽,方法将种姜摊开晾晒1~2天然后用1:l:120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然后将种姜捞出后,用潮砂子将其层层堆码好用薄膜覆盖,厚度约30~40厘米,使温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报据芽子的大小、强弱分级播种。每亩用种量300~500千克。
 
    (二)生姜种植管理五大忌
 
  第一、忌盲目跟风种植生姜
  对于生姜主产区的姜农,由于对生姜管理技术较熟悉,可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水利条件好坏、自家劳动力多少和自家姜窖贮存量的大小,适度种植。因为生姜不耐霜冻,收获期集中,切不可种植面积过大,以免收获不及时使生姜受冻。对于刚刚开始种植生姜的农民,建议小面积种植,重点熟悉生姜生长规律,学习种植管理技术,积累生产管理经验,切不可盲目大面积种植。
  第二、忌盲目大量施用化肥,增加生产成本
  根据山东农业大学的研究,推荐每亩用肥量圈肥6000-7500公斤、复合肥100-150公斤、水冲肥100公斤。有的菜农由于对生姜需肥量不了解,种植1亩生姜要施用500公斤左右化肥,一方面造成化肥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增加了生产成本。生姜在三马杈期前,依靠姜块自身营养物质生长,底肥要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偏重氮肥,轻施钾肥。6-7月,追肥以氮肥为主,可补充少量钾肥。立秋扶垄培土后,其生长速度加快,生长量增大,不仅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钾等养分,而且需要少量的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8-10月是姜块膨大的生长高峰期,姜块膨大需要吸收大量养分,尤其需要钾肥。在此期要多次冲施钾肥,适当补充氮肥。
  第三、忌轻视预防,被动治疗,药不对症,防治病虫害效果不好
  轻视预防被动治疗,不是主动积极预防,而是被动防治病虫害。不愿意花钱买药,存在侥幸心理,能不打药就不打,能拖延打药就拖延,一旦出现病虫害以后,自己慌了神,才想起打药。由于不能积极主动地搞好病虫害早期预防,错过了防治最佳时机,只好被动地防治病虫害,费工费时费力费钱。缺乏防治病虫害的基本知识,不能对症用药。自己不懂病虫害防治的知识,跟随别人用药,或者听信经营者的介绍盲目用药。应根据病虫害的早期测报,确定好防治的最佳时机,及时及早地主动搞好早期预防。防治好某一种病虫害,一要对症用药,选择好适宜农药,二要农药使用技术得当,良药和良法相配套,才是防治病虫害成功的关键。注意农药使用浓度和使用时间,明确使用方法,才能发挥农药的最大功效,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第四、忌轻视生姜质重,只重视产量
  高产不一定高效,生姜效益决定于产量和价格。收购生姜时,决定生姜收购价格高低的主要依据是生姜色泽、光亮度和姜块的大小。根据我们多年来推广的情况,生姜出芽后,分次大量冲施增产型黄腐酸盐,能够明显改善生姜色泽和光亮度。通过钾肥施用时间后移至8-9月份,分次冲施钾肥,可以明显改善姜块色泽和提高生姜单块重。
  第五、忌轻视姜窖内储存管理
  由于生姜收获通常不直接卖鲜姜,而是入姜窖等第二年再卖,所以姜窖的贮存管理,是生姜前期田间管理的延续,是生姜丰产又丰收的保证。生姜通常在姜窖储存5-10个月后再卖,姜窖常年储存生姜积累病原菌且虫多,极易引起生姜腐烂病和癞皮病的发生,导致效益大减。生姜入窖前,要用农用链霉素和阿维菌素处理沙和姜窖的四壁,抑制病虫。
 

生姜产地(文健康无忧网)
 
    (三)生姜的种植技术
 
  生姜播前的处理
  晒种 把选好的整块姜种,于晴天单层铺放在背风、向阳、干燥、暖和的地方晒种。每天上午8~9时铺开,下午4~5时收回。第二天再晒时中午将姜种翻个,连续晒3~5天,姜种外皮发干、发白、略有皱纹,表示已经晒好。
  催芽 晒完种后进行催芽。催芽可促使种姜幼芽尽快萌发,出苗快而整齐,因而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措施。无论何种催芽方法,都须先将种姜进行预温,即在一天晒姜时,于下午趁热将种姜选好收回,置于室内堆放3~4天,下垫干草,上盖草帘,温度保持11℃~16℃,促进种姜内养分转化分解,随即移至催芽场所进行催芽。常用的催芽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阳畦催芽。阳畦要挖在向阳背风处,东西走向,深60厘米,宽1~1.2米,长度视姜种多少而定。床底铺10厘米厚的麦秸。将姜种一个挨一个、芽眼向上摆在麦秸上,再铺一层15厘米厚的潮麦秸,畦口用塑料薄膜盖严,晚上盖草苫。催芽期间,开始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然后逐渐升高到28℃,最高不能超过30℃;湿度应保持在75%~80%。经7~8天,当姜芽萌动膨大时开始放风,逐渐降温到20℃,这样在变温情况下催出的幼芽肥大、健壮。经20~25天,当姜芽0.5厘米长时即可播种。二是温室催芽。把晒好的姜种参照上述方法在温室堆好后,上面同样盖塑料薄膜,湿度、温度控制同阳畦,约20天姜芽可以出齐。
  掰块 姜芽出齐后,选整块,然后选芽掰块。一定要选用肥姜,禁用瘦姜。0.5公斤重的整块姜,掰10~12块为宜,每块只留1个壮芽。一般谷雨后立夏前,5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栽植。
  生姜下种前要施足基肥
  生姜下种前要施足基肥,每亩可施腐熟牛粪等土杂肥20~30担、草木灰200~300斤,施后用泥土混和。生姜出芽后,要及时除草松土。由于姜的生长过程中需肥量大,要多次撒施。一般在齐苗后10天左右,苗高2~3寸即应施促苗肥,亩施稀薄人畜粪20~30担、氯化钾或硫酸钾15~20斤。当生姜长到7~8片叶时,亩用猪牛粪肥20~30担,或以腐熟土杂肥作促子肥。施后用土壤覆盖畦面,保持土壤湿润,并结合中耕锄草进行培土。所用的人粪尿或饼肥必须充分腐熟。生姜是嗜钾作物,对于钾肥效应敏感,故要增施有机肥,多施速效钾肥。高产种姜,还要求在苗长至1尺后,每百穴混施磷、钾肥各半斤。40天后再施碳铵2斤。7~8月姜块膨长步入旺长季候,每月要中耕锄草2~3次,并看苗补肥,勤加培土,以防根茎裸露,影响品质。到立秋时要培土,再结合施1斤半尿素。处暑前后再施一次壮姜肥。
 
     如果以上关于生姜产地在哪里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 的解答您还不满意,您可以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查找更多的相关内容。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