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不是绝对!突破照护困境的其它解方
健康知识 2023-05-28 21:30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最大的不幸,是你以为无从选择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其实可以请家庭照顾假,甚至不知道可以申请留职停薪,他不理解保险或政府提供何种照护服务。若再加上家族压力(家人或亲戚都希望你全职照护),就像催眠一般,你也认为「照护双亲本来就是自己的职责」,照护离职就这么发生了。
「一旦开始照护,就非辞职不可。」很多人都这么说,但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其实是,「我也不想辞职,但不这么做我又能怎么办?」
这不是事实,你只是被眼前的骤变吓坏,因而看不清真相。 照护者最大的不幸,是你以为自己无从选择,更不知如何取得有力资源,而陷入一无所知的状态。其实除了上网找寻相关信息外,你还可以和拥有更多照护经验的人交换心得。大多数照护者都曾经历一无所知的时期,只要彼此多交流,就可借助过来人的经验突破困境。
不用上班应该更轻松,我为何越来越无助?
接着再来谈谈,为照护而离职后的各种状况。
从大方向来看,有三个方面的负担会增加经济面、精神面和体力面。
经济面的负担应该不难想像。离职就等于断了收入。除了一般支出的金援没了,还有更多意料之外的支出必须应付。
, 离职后因为不必上班,与社会的链接自然大大减少,很容易就局限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满腹苦水无人可诉。,在经济短缺的,精神面的负担也会越来越重。
是体力方面。离职之后,你空闲的时间变多了,在照护患者之余,你一定会勤做家务以打发时间;又因为没有收入,你得开始尽量减少照护服务的支出(政府或保险公司提供的照护服务并非完全免费,个人仍必须负担一~两成的费用)(按台湾亦然),少了他人协助,照护者等于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体力必然容易透支。
我也曾陷入这种「完全照护」的黑暗时期。当时母亲因为病情恶化而住院三个月,出院后,她的症状每下愈况。只要一时片刻没看到她的人影,我就开始焦虑「该不会又跑到什么地方徘徊了吧?」;半夜听到母亲的卧房传来声响,我也得立刻起床查看,那段时间我完全无法放松。
当时,我对自己说「再撑一下,说不定之后妈妈的状态就稳定了。」我白天出门前会把母亲送到日间照顾,接着提心吊胆的开始一天的工作(当时我已重回职场),一到下班时间,我便飞也似的离开。
那段没看见母亲我就极度焦虑的日子,我至今仍心有余悸。
再就业? 难如登天!
很多人认为,就算因照护而离职,只要凭借以往的工作资历,再就业应该不难才是。尤其很多照护者原先都是课长级以上的人物,有这样的自信也是,但残酷的是,照护离职者要重回职场,简直难如登天。
我曾听说某位聚会成员,在面试时主动表示「我家人需要长期照护」,导致他求职过程中四处碰壁。,还听说有些搞不清楚状况的面试官,竟质问面试者「在照护家人这段空窗期里,你有找时间进修吗?」
听到这个问题,我猜任何一位照护者都想大声回呛「我光是照护就自顾不暇了,哪有时间做其他事?」偏偏社会还不够了解照护者的难处,甚至还有人认为照护不过是「单纯的停职」罢了,以为我们在家悠闲得很。
说来不知是幸或不幸,多数的看护者老早就养成「不卑不亢的向对方说明自身状况」的本领,由此看来,照护其实让我们学会了极出色的商业手腕,不光是面试,这样的技巧同样也能充分发挥在日常生活里。,大家绝对不要妄自菲薄,照护绝对是人生履历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
,能成功就业的照护者,据说不到二五%。就算顺利重回职场,也大多是约聘员工、或是收入大幅减少、工作环境不佳等,和一般未经历照护离职者相比,还是居于劣势。
以我自己为例,和过去担任房地产开发专员相较,我就业后的年收入只有当时的七分之一。
「回过神来才发觉,我差点杀了久病的母亲。」
,听说还有更多人因为求职不顺,自尊心被狠狠蹂躏,罹患忧郁症。这种无处发泄的怒气和焦虑,往往会宣泄在受照护者的身上,这就是照护离职最可怕之处。
离职后,成天窝在家里单独面对患者的生活,简直就和入监服刑没两样。如果受照护者是失智症病患,你连好好和对方说话都办不到。这种二十四小时持续不断的压力,不论再坚强的人都会崩溃。再加上无收入的不安、与社会隔绝的孤独感,更容易使人陷入低潮。尤其,男性比女性更冲动,小小的争执都可能导致人伦悲剧。
我也曾经有过这种心力交瘁的时候。我曾经把药丸强硬塞进不愿意服药的亲嘴里,并用宝特瓶灌水强迫喂她;有次我甚至以右手用力压住母亲的头,左手硬是把熟透的杨桃塞进母亲的口鼻,痛得她哇哇大叫。
我永远记得,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萌生杀意。「要是我力气再大一点,搞不好已经把母亲给杀了」,意识到这点后,我害怕得逃离现场,把自己关进房里,还紧张兮兮的搬了一大堆东西挡在门前,深怕母亲突然闯进来。
事后,我和照护人员商量,决定让母亲住院三个月,暂时请别人代为照顾。对于那次的失控,我真的相当后悔,幸好我及时采取行动,才不至于沦为弑母凶手。但这并非我一个人的功劳,社会资源的协助才是最大关键。
我之所以将这些不堪的回忆写出来,就是希望各位理解,独自一人扛起照护责任真的非常辛苦, 照护离职也绝非问题的最佳解答,在递出辞呈之前,请各位务必三思。
该文章《离职不是绝对!突破照护困境的其它解方》由网友『有舍有得才是美』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其实可以请家庭照顾假,甚至不知道可以申请留职停薪,他不理解保险或政府提供何种照护服务。若再加上家族压力(家人或亲戚都希望你全职照护),就像催眠一般,你也认为「照护双亲本来就是自己的职责」,照护离职就这么发生了。
「一旦开始照护,就非辞职不可。」很多人都这么说,但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其实是,「我也不想辞职,但不这么做我又能怎么办?」
这不是事实,你只是被眼前的骤变吓坏,因而看不清真相。 照护者最大的不幸,是你以为自己无从选择,更不知如何取得有力资源,而陷入一无所知的状态。其实除了上网找寻相关信息外,你还可以和拥有更多照护经验的人交换心得。大多数照护者都曾经历一无所知的时期,只要彼此多交流,就可借助过来人的经验突破困境。
不用上班应该更轻松,我为何越来越无助?
接着再来谈谈,为照护而离职后的各种状况。
从大方向来看,有三个方面的负担会增加经济面、精神面和体力面。
经济面的负担应该不难想像。离职就等于断了收入。除了一般支出的金援没了,还有更多意料之外的支出必须应付。
, 离职后因为不必上班,与社会的链接自然大大减少,很容易就局限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满腹苦水无人可诉。,在经济短缺的,精神面的负担也会越来越重。
是体力方面。离职之后,你空闲的时间变多了,在照护患者之余,你一定会勤做家务以打发时间;又因为没有收入,你得开始尽量减少照护服务的支出(政府或保险公司提供的照护服务并非完全免费,个人仍必须负担一~两成的费用)(按台湾亦然),少了他人协助,照护者等于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体力必然容易透支。
我也曾陷入这种「完全照护」的黑暗时期。当时母亲因为病情恶化而住院三个月,出院后,她的症状每下愈况。只要一时片刻没看到她的人影,我就开始焦虑「该不会又跑到什么地方徘徊了吧?」;半夜听到母亲的卧房传来声响,我也得立刻起床查看,那段时间我完全无法放松。
当时,我对自己说「再撑一下,说不定之后妈妈的状态就稳定了。」我白天出门前会把母亲送到日间照顾,接着提心吊胆的开始一天的工作(当时我已重回职场),一到下班时间,我便飞也似的离开。
那段没看见母亲我就极度焦虑的日子,我至今仍心有余悸。
再就业? 难如登天!
很多人认为,就算因照护而离职,只要凭借以往的工作资历,再就业应该不难才是。尤其很多照护者原先都是课长级以上的人物,有这样的自信也是,但残酷的是,照护离职者要重回职场,简直难如登天。
我曾听说某位聚会成员,在面试时主动表示「我家人需要长期照护」,导致他求职过程中四处碰壁。,还听说有些搞不清楚状况的面试官,竟质问面试者「在照护家人这段空窗期里,你有找时间进修吗?」
听到这个问题,我猜任何一位照护者都想大声回呛「我光是照护就自顾不暇了,哪有时间做其他事?」偏偏社会还不够了解照护者的难处,甚至还有人认为照护不过是「单纯的停职」罢了,以为我们在家悠闲得很。
说来不知是幸或不幸,多数的看护者老早就养成「不卑不亢的向对方说明自身状况」的本领,由此看来,照护其实让我们学会了极出色的商业手腕,不光是面试,这样的技巧同样也能充分发挥在日常生活里。,大家绝对不要妄自菲薄,照护绝对是人生履历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
,能成功就业的照护者,据说不到二五%。就算顺利重回职场,也大多是约聘员工、或是收入大幅减少、工作环境不佳等,和一般未经历照护离职者相比,还是居于劣势。
以我自己为例,和过去担任房地产开发专员相较,我就业后的年收入只有当时的七分之一。
「回过神来才发觉,我差点杀了久病的母亲。」
,听说还有更多人因为求职不顺,自尊心被狠狠蹂躏,罹患忧郁症。这种无处发泄的怒气和焦虑,往往会宣泄在受照护者的身上,这就是照护离职最可怕之处。
离职后,成天窝在家里单独面对患者的生活,简直就和入监服刑没两样。如果受照护者是失智症病患,你连好好和对方说话都办不到。这种二十四小时持续不断的压力,不论再坚强的人都会崩溃。再加上无收入的不安、与社会隔绝的孤独感,更容易使人陷入低潮。尤其,男性比女性更冲动,小小的争执都可能导致人伦悲剧。
我也曾经有过这种心力交瘁的时候。我曾经把药丸强硬塞进不愿意服药的亲嘴里,并用宝特瓶灌水强迫喂她;有次我甚至以右手用力压住母亲的头,左手硬是把熟透的杨桃塞进母亲的口鼻,痛得她哇哇大叫。
我永远记得,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萌生杀意。「要是我力气再大一点,搞不好已经把母亲给杀了」,意识到这点后,我害怕得逃离现场,把自己关进房里,还紧张兮兮的搬了一大堆东西挡在门前,深怕母亲突然闯进来。
事后,我和照护人员商量,决定让母亲住院三个月,暂时请别人代为照顾。对于那次的失控,我真的相当后悔,幸好我及时采取行动,才不至于沦为弑母凶手。但这并非我一个人的功劳,社会资源的协助才是最大关键。
我之所以将这些不堪的回忆写出来,就是希望各位理解,独自一人扛起照护责任真的非常辛苦, 照护离职也绝非问题的最佳解答,在递出辞呈之前,请各位务必三思。
该文章《离职不是绝对!突破照护困境的其它解方》由网友『有舍有得才是美』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