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我们如何有温度、高质量养老”论坛11月在沪举行

健康知识 2023-05-28 20:04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倒金字塔”及空巢家庭的扩大化日趋严峻,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渐步入老龄,唯一的子女将承担赡养他们的重任。而对独生子女而言,忙碌的工作让他们无暇照顾父母,即便是有时间和精力,也因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感到束手无策。如何让家中的老人老有所依,这是每个家庭迫切面临的问题。至此,由青年报社主办的"老有所依,我们如何有温度、高质量养老”社区养老论坛于11月14日在沪成功举办。

论坛现场
 
论坛期间,民政局老龄处代表黄副处长向与会嘉宾和上海各社区街道代表介绍了目前上海老龄政策情况,通过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让大家对上海的有力举措得到了全面的认识。
民政局老龄处代表发言
 
随后,《全球养老调查》的记者方女士为大家播放了一段她全程参与策划的《全球养老调查》2015年丹麦和日本的视频片段,她提及了参与该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各个国家的养老环境,因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地域的养老方式和理念的借鉴。在播放日本片段时,介绍到随着日本的认知症老人这一特殊人群的数量猛增,认知症老人的照护已成为解决养老课题的重点,认知症护理机构也孕育而生。令人惊讶的是在一家日医运营管理的“认知症老人集体之家”里,老人们在介护员的看护和引导下,过着似乎“一般”老人的生活。这些老人的谈吐完全不像是认知症老人。,方女士表示全球目前养老的问题关键就是养老行业专业护理人员的紧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也有幸邀请到拥有常年为日本地区综合护理体系(社区养老)提供服务经验且积累了丰富护理人员专业培训经验的日医学馆的中国现地法人、日医(上海)社区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代表来到论坛现场,向大家介绍了日本社区养老的模式。
 
地区综合护理体系(社区养老)是将上门介护服务,日间照料服务,要介护、认知症老人机构入住等介护功能服务和医疗功能服务等整合构建的社区。日医通过提供多样的服务,致力实现“让老人无论处于何种状态,都能在自己住习惯的地方延续自己所希望的生活方式”的护理体系。
日医代表为在座各位分享“社区介护”理念
 
短暂休息之后,以“如何有温度地高质量养老”为议题的互动讨论环节将论坛气氛推向了高潮。上海市民政局老龄处代表、《全球养老调查》记者方女士、日医上海代表以及古美街道代表纷纷就议题中心“如何有温度地养老”各有侧重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上海市民政局老龄处黄副处长谈起了长护险全面推行的近况及老年人触手可及的养老的社区服务;去年获得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荣誉的古美街道代表则了街道今年全新的多样化养老工作;《全球养老调查》记者方女士提到在刚休息时,日医上海青木女士给她看了一段近期的视频,恰巧就是刚才发言时播放的她在2015年拍摄的日本片段中那位年近80的患有认知症的老奶奶,目前她还如片中那样,并且还能欢迎来拜访的客人,方女士感慨道这就是专业和用心的护理功劳。一般患有认知症的老人在这3年里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变得不认识家人,像这样能够维持并放缓症状的恶化,她认为这便是护理的成就、专业护理的意义。她也呼吁对于养老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就此,日医上海的青木女士也说到护理服务人员对老人必须要有爱和关怀,即便是掌握了专业技术,如果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就无法让员工长期安定地在岗位上工作。所以,日医在培养介护服务人员时,会让员工理解作为专业护理人员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进而通过阶段性、持续性的培训,让员工自信地走上岗位面对工作。
 
日医自创业以来约50年间,在日本国内拓展了介护、健康护理、教育、保育和医疗相关等多领域、多样化的密切关系人们生活的服务内容,是一家提供综合生活支援服务的企业。作为提供介护服务的生活支援服务企业,日医分享了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体系以及为每一位老人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提供服务的宝贵经验。
嘉宾们就论坛议题进行互动问答
 
为人子女,关爱老人、让老人们老有所依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职责,而如何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情满满的护理、让他们有质量有尊严地安享晚年,构筑老年人宜居的环境,与家人和朋友继续一起生活、相信通过此论坛各方会继续吸取海外的先进经验,结合上海的实情,进行养老方式的探索、创新,政府的政策出台,社区街道的支持努力,各方一起携手共创理想中的未来养老社区。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