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水肿,不妨查查心功能,如何“保心”
有些肿是人生经历,比如哭过了眼睛肿,站久了下肢肿;有些肿则要写进病历,比如不易消退的脚踝水肿。
这种水肿一般是从脚踝开始,延伸至下肢水肿,而且用手指在水肿的部位摁下去还会产生一个短时间内不会恢复的小坑,它又被称作凹陷性水肿。如果水肿的还伴有呼吸困难、心慌、一活动就累等症状,那么一定要当心,因为心脏很可能出问题了!
为什么心脏有问题脚踝会肿?
心脏就好像一台不停运转的泵,支持着体内的血液循环,让营养物质随着血液供给全身,也把废物垃圾带回肝肾处理后排出体外。不过这个泵如果出现了问题,没有足够的力气维持这套庞大的循环系统时,身体就会出现比如水肿这样的表现。
由于站立时脚踝位于低位,通过重力作用,血液和组织间液会倾向于积聚在较低的位置, 当心功能不足时,心脏动力不足,无法推动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从而引起相应部位的组织水肿或积水。
很多心衰患者在发病初期,也许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只是突然发现鞋子不合脚了,脚踝有点肿了而已,这些很可能都是心衰的表现。
想确认原因,不妨查查心功能
既然脚踝水肿可能是心衰表现,那么建议出现脚踝水肿且反复难消的患者前往正规医院好好查一查心功能。常见的心功能检查包括
心电图——听听心脏的次数和节拍。心电图可检测出心律失常等问题。
心脏彩超——心脏结构在彩超面前无处遁形。心脏彩超,能清楚地发现心脏结构异常,比如腔室的大小,间壁的厚度,还有瓣膜是否存在关闭不全、狭窄、脱垂的情况,以及心脏泵血的能力。
冠脉造影——让心脏的冠状动脉清晰可见。如果冠脉堵了,就很可能出现冠心病。
通过上述检查,医生就可初步判断一个人的心功能情况,在2018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上的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心衰患病率估计已达1.3%,至少有1000万心力衰竭患者。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大心衰患者群的国家之一。 对于心衰的防治刻不容缓,通过早发现上述的症状,进行早期治疗是心衰诊治中的重要环节。
心衰患者日常生活如何“保心”
如果已经确诊了心衰,除了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外,生活中也有一些“保心”的要点 1、适当运动比如散步 散步可以增加运动耐受力,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指南也推荐,在不引起症状的情况下,鼓励体力活动,以防止肌肉的“去适应状态”
2、控制体液量需限水 严重心衰患者液量限制在1.5~2.0 L/d有助于减轻症状和充血;大约不超过6杯水的量,并要积极采用药物治疗,尽量保持液体出量大于入量,进而减少水钠潴留、降低心脏负荷。
3、清淡饮食少盐限钠 减少摄入钠盐,可避免水钠潴留,过多的摄入盐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尤其是对于心衰急性发作伴有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要限制钠摄入<2 g/天。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