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中医馆呼吁:医生 别让无心之举伤害患者

健康知识 2023-05-28 20:03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2018年5月28日上午,一代宗师中医馆郑东门诊部的一馆内,一位孙姓患者端坐在宋大夫面前,说是自己收到了惊吓,请务必再给其做全面评估,看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绝症。原来,他去郑州一家较为有名的医院例行体检,在内科诊室量完血压后,正要站起来时,医生却严肃地大喝一声“别动!”这一声“厉喝”如五雷轰顶,把他吓蒙了。

老孙的心脏似乎快要跳出胸腔,他迅速想难道自己得了绝症?医生这么严肃,肯定不是一般的事情。他一边脑中胡思乱想,一边心脏咚咚乱跳,呆呆地坐在凳子上,不能动弹。又过了漫长而难挨的几分钟,医生给他量了血压,然后告诉他你血压有点高。他惊魂未定地问“我到底怎么了?”医生回答“没事,就是单纯的血压高而已。”老孙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血压高他早就知道,可是医生在这样的环境与气氛下,用这样的口气说话,让他措手不及。

回家后,老孙对于那日体检的一幕仍念念不忘,总会时不时反问自己“是不是我真的得了绝症,大夫不便告诉我才有了接下来的那一幕”。在历经近半个月的思想煎熬之后,老孙决定来一代宗师中医馆找宋大夫为他进行全面的中医健康评估。

宋大夫在为其详细检查之后发现,除了血压问题和轻微的心悸之外,老孙并无其他健康隐忧,更谈不上绝症在身。

 

送走老孙,一代宗师中医馆宋大夫讲述了一件有关医患关系的事故一位颇有名气的老中医为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号脉,老中医闭着眼睛皱着眉为病人号脉,号完了右手号左手,末了又换成右手,而且边号脉,嘴还不断地“咝咝”吸溜两声。他每吸溜一声,老太太的心里就咯噔一下。,老中医突然惊呼一声“哎呀”,老太太一下紧张了“过去”。后虽因抢救保住了性命,但过度紧张导致的脑出血,却使患者永远地“瘫”在了床上。

这样的事虽然不多,但却说明了医生的一举一动乃至于面部表情看似平常,对于病人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重病患者和老年患者,更要讲究看病的“艺术”。作为医生,即使发现病情恶化,也一定要先不露声色,而后再委婉说出,以免病人难以接受,出现上述情况。

一代宗师中医馆宋大夫表示这两件事看似偶然,其实很普遍。临床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类似的情况和案例,都是医生在错误的时间或错误的场合,用了错误的语言或错误的表达。但需要明确,这里的“错误”并不是有心之错,医生让老孙“别动”,是因为两次测血压要有间隔,如果期间患者有活动量,测量的数值就会不准确。从这一方面说,医生是负责的,绝不是为了吓唬或者戏弄患者。还有老中医的口头习惯,可能也非故意,脉象诡异复杂、瞬息万变,诊脉需要定力和耐力,于细微之处见真知,老中医可能是发现了某种情况或变化,而发出下意识的情绪表达,绝不是为了故弄玄虚。但医生的这些无心之举,却“伤害”到了患者。

由此,一代宗师中医馆呼吁医生,请合理使用你的情绪和肢体语言,别让无心之举伤害患者。

如今,各医疗机构都在积极进行硬件和软件建设,包括设备和人才的引进,这被称为医疗机构实力的象征。,如上面的两个案例,既不属于硬件不达标,也不属于软件实力不足,却都造成了不好的后果。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语气语调、手势动作、神态表情等“细枝末节”,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带来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后果。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十分看重医疗机构的设备、技术、人才等高端“实力”,而会更在意很多细节,比如医生的态度和表情、言语和动作等,他们希望更多地得到医生的重视、鼓励、支持、关怀等。就像特鲁多说的那样,对待患者我们要“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提醒医患双方都要学会换位思考,尽量不要出现“不是问题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