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断后!癌男冻精15年后喜得女
罹患癌症也能保有生育权!国内每8名新诊断的癌症病友中,就有1人年龄处于育龄阶段,治疗时常陷入「生存」和「生育」的两难。不过,1名罹患淋巴癌和舌癌的男子,因前往美国求学时有做好「冻精留后」的准备,顺利于15年后透过人工生殖技术的帮忙一举得女,人生和家庭变得圆满。
罹患两种癌症的王先生Rick,因16年前冷冻精子,顺利在癌症治疗后透过人工生殖技术的协助,迎来女儿的出生。(摄影/骆慧雯)
癌症治疗折损生育能力 15年前冷冻精子「留后」
1999年,当时24岁的王先生Rick在美国求学,被诊断出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且听从美国医师的建议先「冷冻精子」,保留生育的机会,接着再进行治疗,没想到治疗过程不太顺利,癌症复发,经多次放疗和异体骨髓移植才稳定控制癌症,可惜生育能力已无法再回复。
命运总爱折磨人,Rick甚至在2008年回台探亲时又发现罹患舌癌。幸运的是,Rick在接受舌癌的局部病灶切除手术和治疗后,健康状态稳定,决定和结婚1年的妻子回台定居,并于2013年兴起生儿育女的念头,花费半年时间,将「冷冻精子」从美国运送回台,配合人工生殖技术,终于在2014年9月迎来女儿的出生,开心当爸爸!
生存?生育?育龄癌友陷入两难
根据国民健康署癌症登记报告,2012年初次诊断为癌症的9万6694人中,约12%、1万1649人年龄小于45岁,也就是说,每8名新诊断癌友中,就有1人处于育龄阶段。随着癌症存活率逐年攀升,罹癌年龄逐年下降,能不能「生」成为育龄癌友的重要课题。
罹癌≠断后!癌男冻精15年后喜得女
陈信孚医师(左)和王正旭医师(右)呼吁肿瘤科医师「主动告知」、生殖科医师「主动说明」及癌友「主动查找」,打错癌友不能生育的迷思。(摄影/骆慧雯)
癌症希望基金会花费2年时间针对育龄癌友和医师进行访谈,发现「不一定要生小孩,但还是希望能保存生育能力」是多数癌友的心声;而绝大多数医师以让患者「保命」为首要考量,常主观地帮癌友判断需不需要谈生育保存的问题,以致于许多癌友无法了解治疗对生育能力的影响程度,也不一定知道自己有选择生育保存的权利。
罹癌≠断后!医病主动,癌友好孕非难事
罹癌不等于断后!癌症希望基金会董事长王正旭医师表示,癌症威胁是影响生育选择的主因,并非所有癌症治疗都会影响生育能力。针对有机会保留生育能力的癌友,美国临床肿瘤医学会早在2006年就提出癌友生育保存的建议,提到临床医师应将癌友的「生育保存问题」纳入病历中,及早和育龄癌友讨论,主动说明治疗计划是否会影响生育能力,以及生育保存是否会降低癌症治愈的机率,且协助转介咨询生育专家等,尽可能帮癌友留下日后生育子女的机会和希望。
台大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陈信孚则表示,目前癌友生育保存的方法很多,男性可以借由精子冷冻、放疗时避开生殖器官;女性可以做胚胎冷冻、卵子冷冻、卵巢移位,或放疗时避开生殖器官。建议有生育意愿的育龄癌友,治疗前和医师充分讨论生育保存的可能性和准备时间,替自己保留「留后」的希望。
癌症希望基金会也呼吁肿瘤科医师「主动告知」、生殖科医师「主动说明」及癌友「主动查找」,强调只有病人自主、医病合作,育龄癌友好孕,并非难事。
该文章《患癌≠断后!癌男冻精15年后喜得女》由网友『第二人格』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