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床踩地就脚痛?小心足底筋膜炎!医师教你保健3招
随着马拉松盛行,因脚跟疼痛而到复健科就诊的患者,近年来有增加的现象。常是做完赛前特训,或者跑完赛事的隔天早上醒来,要下床时,脚跟一踩到地板,立刻刺痛。若能缓步行走,疼痛可逐渐缓解,坐下来一阵子后,再度站起来,又痛到举步维艰。
严重一点的,可能会痛到无法站立,连去上班都困难。尤其是中年后才开始跑马拉松的人,最容易跑完隔天,就拄着拐杖就医。这是常发生在跑者身上的足底筋膜炎。
到底足底筋膜是什么?为什么会急性发炎?发炎后,为何时常反复发作?本周由专精足部复健的邓复旦医师,分享养护足底筋膜的关键之道。
足部吸收全身震动 过度使用会发炎、长骨刺
人类的双脚,承担全身体重,不管是走路、上下楼梯、跑步时,双脚都得吸收数倍体重的震动力量。当踩在地上时,足弓要往下压,会把从五只脚趾头延伸到脚跟骨的足底筋膜拉长,足底筋膜的表面有脂肪垫,可用来吸收震动的力量。当脚要往前推进时,掌趾关节要做背屈的动作,足弓会往上拉得很紧、足底筋膜往前收缩,才能产生动力前进。
,在走动时,足底筋膜是动态的变化,扮演着足部天然避震器的角色,具有维持足弓、给予吸收震动,以及往前推进的力量。特别是附着在脚跟骨处的足底筋膜,受力最大,是最容易因重复牵扯而发炎、肿胀的位置。有时,牵引的力量,还会造成脚跟骨的骨膜直接刺激,水平增生骨刺。
晚上休息后,足底筋膜的发炎液体常累积在此处,隔天一踩地,便出现第一步疼痛(first step pain),痛到脚会缩起来,导致许多跑全马或半马的跑者,无法行走。
若刚起床,脚跟痛到站不起来,连走路去看医生都有困难时,可用力按摩附着在脚跟骨处的足底筋膜,让局部压迫足底筋膜的发炎液体散开,能暂时纾解无法走路的疼痛。这也是很多足底筋膜炎患者,走一走,局部疼痛会缓解,但久坐再站起来,又会局部肿胀、痛到不行的主因。
发炎后要持续复健 可用脚掌抓毛巾、各种球类
如果怀疑自己有足底筋膜炎,可做超音波检查,直接测量足底筋膜的厚度,台湾成人平均厚度是0.38公分,一旦因发炎、水肿,厚度超过0.4公分,即可确诊是足底筋膜炎。
在超音波导引下,针对发炎区做注射治疗,可有效解疼痛。,也可考虑以穿透力高的骨震波,做局部的治疗,加速复原。
而骨震波,原本是用于治疗肾脏及泌尿系统的结石,属于非侵入性的治疗,不用住院。能透过震波,把压力与能量聚集在须治疗的组织上,撞击足底筋膜发炎处,进而刺激足底筋膜的代谢、循环、修复、再生等。
只要足底筋膜炎能够好好治疗,不再继续压迫到骨刺,一般情况下,水平增生的骨刺,并不须额外处理。但更重要的是,治疗足底筋膜炎后,必须依医嘱做居家冷敷,并在六周到八周内,充分休养,不宜激烈运动,绝对不能因为治疗后,暂时不剧痛了,又过度操练,让病情雪上加霜。
待急性发炎期过后,先用温水泡脚,再做足底筋膜的保健运动,像是练习用脚掌抓毛巾、抓网球,甚至抓高尔夫球。不同硬度的球,可用来当作脚底按摩,纾解过于紧绷、缺乏韧性的足底筋膜。
逛街多走路也可能中标 少穿高跟鞋,或放矫正垫
但还要特别注意的是,除了足底筋膜炎之外,马拉松跑者脚跟骨后方的阿基里斯腱(俗称脚筋)、滑囊,也常因小腿肌肉过度牵引,而导致发炎,发炎液体也会往下流,累积在足底筋膜处,出现类似足底筋膜炎的症状。
这时,必须同步把阿基里斯腱、跟骨后滑囊、足底筋膜的发炎,都一起治疗,才能解除恼人的脚跟痛。
但为什么有些人,根本没有跑马拉松,只是平常逛逛街、多走几步路,就得到足底筋膜炎?这可能与先天的足弓异常有关。
不管是足弓不明显、特别扁平的低弓足(俗称扁平足),或是足弓特别高耸的高弓足,都会增加罹患足底筋膜炎的机会,若没有适当矫正,也易反复发作。
低弓足易有足底筋膜炎,是因为足弓扁平时,足底呈内旋、塌陷,足底筋膜易被拉平、拉长,过度牵扯。而高弓足引发的足底筋膜炎,则是因为足弓高耸时,足底筋膜会太紧绷,易失去弹性,一旦韧性变差,易导致撕裂受伤;,前脚掌跟脚跟,也会因长期不当受力,容易长茧。
而长时间须穿着高跟鞋工作,且须久站的职业,或体重较重的民众,也常常对双脚造成额外负担。建议有足底筋膜炎困扰的患者,尽量少穿高跟鞋,并可考虑订做矫正鞋垫,让足部的着力点比较平均,以减少足底筋膜因过度拉扯或紧缩而发炎。
该文章《一下床踩地就脚痛?小心足底筋膜炎!医师教你保健3招》由网友『糙基棒!』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