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馆“槟榔致癌说”: 槟榔真的有毒吗?

健康知识 2023-05-28 20:03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槟榔滋味绝抚媚”,一直以来槟榔都是海南与湖南百姓心中的圣果,它不仅是能治病的“洗瘴丹”,也是人们日常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交友果”与“爱情果”。,近年来关于“槟榔致癌”的流言越传越广,槟榔的“危害”使许多人闻风丧胆,槟榔市场更是一落千丈。
    今天我们要探究的就是,这个CCTV2曾出面指出没有科学依据却闹得沸沸扬扬的“槟榔致癌”说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槟榔相关的新闻或者帖子,其中不乏“槟榔致癌”、“槟榔不健康”的言论,究竟这种言论的源头在哪?为何导致人们谈槟榔色变呢?只要与槟榔关联一起,就会被打上不健康的标签。
    深探究竟,为何槟榔成为了谣言的首要主体?文中所提及的“槟榔致癌说”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2003年有一则新闻报道指出槟榔食用盛行的地区口腔癌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由此推断口腔癌的发生与咀嚼槟榔有关。但随后便有专家指出这种说法的不严谨,因为抛开食用方法谈危害实在是对槟榔的污名化。
 
   槟榔致癌,主要是指因咀嚼槟榔引发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癌症前端状况,继而导致了口腔癌的病发。而食用槟榔之所以会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主要是因为槟榔咀嚼块中的烟草、生物碱等有害物质。但不用担心,这些有害物质只存在于未经过正规加工处理的槟榔,与各地区不同的槟榔食用习惯有着紧密的关系。
 
   目前世界上食用的槟榔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食用鲜槟榔果,其食用方法是将七至八分成熟的鲜槟榔果(绿色)切成几瓣,再涂上白灰,再包上蒌叶。第二种是印度为主产地的槟榔咀嚼块,也称印度槟榔,是由成熟度很高的槟榔 核、蒌叶粉、烟叶及香精香料混合而成,东南亚一些国家主要是食用这一种槟榔,上文提到可能致癌的食用槟榔咀嚼块多指这一种槟榔。第三种,是由七至八成熟的鲜果经杀青、烘干后制槟榔干果,然后经发制入味、闷香、上胶、切片、去核、点卤、凉片、包装成成品,食用的部位是槟榔干果的纤维外壳。以往的研究检测分析过槟榔的大多数有害成分,主要针对槟榔核和槟榔叶,而不是槟榔壳。
 
        ,过去所说的槟榔致癌,一是因为生鲜槟榔拌石灰的吃法中,在槟榔提取物中加入熟石灰时,熟石灰可产生多种细胞内活性氧成分,从而引起颊黏膜细胞的DNA氧化性损伤;熟石灰本身对口腔黏膜组织的刺激,引起黏膜的慢性炎症等都可以引起口腔癌的发生。
        二是因为印度人直接吃槟榔芯加烟丝的方式,尼古丁和槟榔碱具有协同的细胞毒作用,尼古丁可提高细胞毒性反应,通过降低细胞内谷胱甘肽的质量,使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对槟榔中的其他活性物质的攻击变得更加敏感,增加了毒性。
        三则是过去湖南传统作坊所采用的烟熏加工方式,用碳烟熏火烤出来的槟榔残留着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未经处理地长期食用对人的身体有害。但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槟榔都属于精制加工过的,已去除有害物质,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搞清楚了过去所谓的“槟榔致癌说”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大家心里是不是都踏实了许多?但还是有人会问,难道食用槟榔就没有危害了吗?不是,本文是为了客观地评价目前我国市场的食用槟榔,还是会提出值得大家注意的槟榔食用危害。
 
        ,喜欢吃槟榔的人都知道,“好槟榔是嚼出来的”,我们在食用槟榔时需要不断地咀嚼,这个过程会锻炼我们的咬肌,可能会导致咬肌发达,也就会在视觉上造成“脸宽”。
,反复咀嚼动作对口腔黏膜存在一定的刺激,假如我们选择的槟榔纤维太粗导致口感太硬,在咀嚼中有可能对口腔造成刺激。而咀嚼频率太高也有可能造成口腔受损,比如一天食用三包及以上的频率,时间长了容易引起病变。
 
        认可了以上的槟榔食用危害后,我们还要明确地指出目前仍然存在的槟榔认知误区——食用(市场上主流包装的)槟榔会致癌。
        因为槟榔主要致癌物质槟榔碱经过高温处理很容易分解,且溶于水。而目前市面上的槟榔都经过国家制定标准的烫漂与烘干等加工工艺,槟榔碱90%以上含量主要集中在槟榔芯,槟榔芯会在加工中处理掉,剩余的少量槟榔碱在十几道            工艺流程处理过程中(包括多次蒸煮与冲洗)也早就处理掉了,对人体的危害微乎其微,更谈不上致癌。
 

 

 

 
        如果槟榔加工工艺不够有说服力,那么赤裸裸的口腔癌死亡率足以说明一切。与印度槟榔引起的口腔癌发病率比较,湖南湘潭槟榔高消费地区湘潭市的口腔癌死亡率明显要低得多。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湘潭市口腔癌标化死亡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槟榔高消费地区的湘潭市口腔癌死亡率却低于平均水平,这充分说明目前市面上主流包装的加工槟榔并不会对人体造成致癌危害。
 

 

 

 
        其实许多人谈起槟榔就联想到“致癌”,与过去槟榔市场的不规范化有关,但如今榔行业已经迈入现代化、规范化的门槛,对槟榔成分都有分析研究与规范。在国家制定的标准下生产出来的食品,难道还会有致癌危险吗?能够经过国家食品检测监督流向市场的食品,其安全性早已不需担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过去槟榔作为南药之首,不仅被古人用来去瘴气,还能预防治疗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时至今日,槟榔也是中药中重要的药品,在临床试验中研发出更多药用价值。防癌之心不可无,恐癌之心不可有,无需谈“槟榔”色变,正确食用槟榔对人体是有一定好处的,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后客观地辨认槟榔的好与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湘潭市恶性肿瘤死因监测及口腔癌死亡特征分析[J].湖南省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07.
[2]邵小钧,席庆.食用槟榔及其与口腔癌间的关系[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5;11.
[3]陈耕,刘忠义.食用青果槟榔加工工艺研究[J].湘潭,食品科技,2009.
[4]李汴生,顾伟梁.烫漂与烘干过程对槟榔中槟榔碱含量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
[5]梁华丽.槟榔致癌说对我国大陆槟榔产业影响的思考[D].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6]古桂花,胡虹,曾薇,徐彷周,袁劲松.槟榔不同工艺处理品中3 种生物碱的含量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02
[7]李习雄,胡冠英,张三印.槟榔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10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