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治疗进入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时代,治疗中的副作用应如何应
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70%的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是临床晚期。卵巢癌首选治疗模式为手术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初始治疗可获得临床缓解,但仍有70%的患者在3年内复发,5年生存率不足50%。
而多项研究证实采用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新诊断或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模式,尤其是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打破了BRCA突变的限制,使一线全人群治疗得以实现。与此,另一个问题也困扰着患者,即对于治疗中出现的副作用该如何应对呢?
接受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进行卵巢癌治疗中出现副作用应对有良方
采用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进行卵巢癌治疗,产生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血小板减少上。对这个副作用的管理主要方法有两点,要持续用药,不能轻易暂停或减量;第二,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体重和血小板基数情况,选择个体最大的耐受剂量。可见需要医患的紧密配合。这也就是为什么在PRIME研究中,为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对基线体重≥77kg且血小板计数≥150,000/μL者,采用尼拉帕利起始剂量300mg qd,其余均以200mg qd起始,研究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其个体化的起始剂量方案证实了具有显著的临床获益。
PARP抑制剂非血液的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也较常见,但多为轻微,无须过于紧张,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遵医嘱积极处理即可。
尼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突破BRCA突变限制,PARP抑制剂已成PRIME研究标准模式
尼拉帕利的出现打破了卵巢癌治疗中BRCA突变限制,这早在PRIMA研究中就已经有所展现。PRIMA研究是全球首个PARP抑制剂单药用于晚期卵巢癌全人群的一线维持治疗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总人群中,相较于安慰剂组,尼拉帕利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中位值13.8个月对8.2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8%。
随后在专门为中国人设计的PRIME研究中其疗效再一次得到证实。PRIME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双盲III期临床研究,研究数据证实,相较于安慰剂,无论生物标志物状态如何,尼拉帕利维持治疗在改善全人群的PFS方面具有临床意义和统计学上的显著获益;在研究人群中,尼拉帕利维持治疗可耐受,并且与先前临床研究中的安全性情况一致。
增加药物可及性,尼拉帕利一线全人群维持治疗纳入医保
过去几年PARP抑制剂的价格阻挡了一部分需要一线治疗患者的脚步。为了让好的治疗方式惠及更多卵巢癌患者,近几年在惠民政策的推动下,尼拉帕利顺利进入医保。
2020年底,尼拉帕利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适应证为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维持治疗。
2021年底,尼拉帕利经过医保谈判,新增一线全人群维持治疗适应证,也就是说,卵巢癌患者无论有没有BRCA基因突变,使用尼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都可以报销了,填补了BRCA未突变患者不能医保报销的空缺。
与此,尼拉帕利调整后的最新价格也出来了医保报销前4584元一盒。根据各地报销比例不同,每盒的自付费用都在千元左右甚至以下了,月均治疗自付费用也已经大大减少。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及时接受一线维持治疗,科学应对,合理管理卵巢癌治疗中发生的副作用,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