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季节,儿科医生何以「解忧」?

健康知识 2023-05-28 18:15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流感季节,儿科门诊总是人满为患,一位父亲抱着发烧的孩子等了很久,最后冲进诊室,拍着桌子吼我。‘限你在一小时内把烧退下去,退不下去,我就投诉你!’我试图解释病情,家长完全不听。‘我不管,反正你得在一个小时内退烧。’我真的很怕他突然打到我身上。」

某二线城市儿童医院工作的赵医生跟同行聊起这些,有些心酸。类似情况,她在临床上遇到过不止一次。流感高发时门诊火爆的景象,与儿科医生悲凉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与之极不匹配的收入,来自医患关系的压力……

儿科医生脸上的愁云,如何才能散去?

不以「稀」为「贵」,儿科医生的窘境

传说可长到万斤、曾经的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没能进入 2020 年。中国长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种被宣布灭绝。与此同时,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终于开始实施。物以稀为贵,但总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与长江白鲟的命运类似,中国儿科医生也在大量流失。2019 年 7 月美国儿科学会官方学术期刊 Pediatrics 刊登了中国儿科医生现状的最新调查报告。

研究显示,我国儿科医生离职率高达 12.6%。儿科医生简直快成了「长江白鲟」--中国有 135524 名儿科医生,每 10000 名儿童中只有 4 名儿科医生,且分布极为偏斜(基尼系数 0.61)(图 1)。然而如此「珍稀」的儿科医生,却难以成为「宝贝」。

图 1. 中国 2733 个县儿科医生数量空间聚集图(颜色越冷表示儿科医生越少,颜色越暖表示儿科医生越多)

平均每 8 小时,一个儿科医生要接诊 60~80 位患儿,甚至更多。一天下来,吃饭喝水居然成了奢侈,频繁的夜班也是家常便饭。不断有儿科医生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哪还有功夫照顾自己的家庭和亲人?由于儿童各个器官发育欠成熟,对疾病耐受力差,所以病情变化更快,有些新生儿疾病可以一天内发病导致死亡,令许多家长无法接受,也给儿科医生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尽管属于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的「三高」职业,儿科医生却「贵」不起来。

《2018 年度中国医生薪酬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儿科医生的年收入为 10.21 万元,低于平均线 11.7 万元。据调查,有 76% 的儿科医生,月工资在 5000 元以下,其中一半工资不足 3000 元。顶着难以想象的压力,每天都是超负荷运转,到手的钱可能连自己都养不活。

金眼科,银外科,打死不去小儿科,在医学生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早已透露着儿科医生的窘迫现状。

坚守岗位,作温暖你我的烛火

纪录片《人间世》第 2 季第八集《儿科医生》,为观众呈现了这样的感人画面:一例爆发性心肌炎患儿,心脏已停跳,医生们熬了四天半,硬是把 10 岁花骨朵儿般的小患者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成功的背后是朱月钮医生 116 小时不曾离开医院,是她的同事刚一回家就晕倒...... 整个参与抢救的团队没有说苦喊累,反而觉得很开心,因为自己带着光亮。

图片来源:纪录片《人间世》

其实这只是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见情景。在流感肆虐的冬季清晨,儿科门诊总是伴随焦躁、紧张、慌乱、疲惫开张,儿科病房也在一阵阵的咳嗽和哭闹声中热闹起来。即便到了深夜,坚守岗位的儿科医生仍在奔忙,他们就如同一团团烛火,温暖你我。

文章开头的赵医生在和「要求极高」的家长沟通许久后,这位父亲终于平静下来。经过一番问诊,赵医生判断患儿可能患了流感,准备开化验单。「好巧啊,赵医生,又遇到你,昨晚不是在急诊上夜班吗?」另一个患儿家属关切地问道。「是啊,昨晚急诊病人多,忙不过来,我是过去帮忙的。」赵医生淡然一笑。

「是什么让你从昨晚坚持到现在的?」那位家属突然问。

赵医生一时语塞。《人间世》纪录片中朱月钮医生的一段话,或许就是答案。她说:人的一生,绝不只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它还隐藏着忧伤、尴尬、伤痛、苟且。但我相信,医生这个职业,会比别的更容易找到人生存在感。

图片来源:纪录片《人间世》

快速抗流感,为儿科医生「解忧」

这种存在感,往往通过疗效体现。快速高效抗流感,可以缓解儿科医生的压力,这就要求药物具备见效快、持续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而且要尽早(起病 1~2 天内)使用。

抗流感病毒治疗推荐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目前,国内上市的 NAI 有 3 种,其中帕拉米韦(力纬?)在我国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患者,对于无法接受吸入、口服或吞咽困难的各年龄段患者具有显着优势,尤其是对于小于 1 岁的婴儿。作为全球首个静脉途径治疗流感的药物,帕拉米韦退热快,每日仅需 1 次,疗程可短至 1~5 天,患者短时间内就能自行康复。

帕拉米韦能够迅速救治患儿,疗效确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为儿科医生排忧解难,是儿科医生的得力助手。(注:文章来源于丁香园)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