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教你小撇步 预防食物中毒五原则!
【健康医疗网/记者黄翎娟报导】炎炎夏日,天气闷热潮湿,为细菌适合生长时节,食物保存不易,一不小心可能会发生食品中毒事件,出现腹部绞痛、上吐下泻、虚弱甚至头痛及发烧等症状。卫生福利部南投医院营养师陈佳祺提供小撇步,呼吁「要洗手、要新鲜、要生熟食分开、要注意保存温度、要澈底加热」等,让民众可以安全享用美食,避免食品中毒发生。
高温潮湿环境细菌易生长 五至九月高峰期
根据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民国70年至107年食品中毒发生状况数据,常见食品中毒的三个地方分别为营业场所、学校与自宅,而最常发生食品中毒案件的月份为5月至9月,且台湾高温且潮湿的环境最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若食品烹调及保存不当,就易发生食品中毒事件。
最常见引起食品中毒的病因物质,包括了细菌(如肠炎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仙人掌杆菌、病原性大肠杆菌、霍乱弧菌、肉毒杆菌等)、病毒(如诺罗病毒等)、天然毒素(如河豚毒素、麻痹性贝毒素、霉菌毒素等)与化学物质(如农药、重金属等)。
预防食品中毒五原则 注意食物保存方式
陈佳祺营养师表示,想要预防食物中毒,食材购买后应尽速放入冰箱中冷冻或冷藏,购买食材不过量,避免冰箱保存过多食品,导致冰箱冷却效果不足而微生物滋长;料理食品前后应澈底洗净双手,生熟食刀具、砧板应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餐点烹煮不过量,若未食用完毕,应适当热藏大于60℃、冷藏小于7℃,复热应确保中心温度大于75℃,减少微生物滋生而造成食物腐败。
购买外食应选择环境卫生优良且值得信赖的商家,并当餐食用、隔餐勿食。谨记预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则「要洗手、要新鲜、要生熟食分开、要注意保存温度、要澈底加热」等,以预防食品中毒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