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反复发作难治愈?根源问题在肠道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暂时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一种局限性血管反应,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瘙痒性皮肤病,常表现为皮肤黏膜骤起大小不一的水肿性风团,发无定处,消退迅速,且常常伴有剧烈瘙痒、轻度隆起的风团、红斑,消退后不留痕迹;也有部分患者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其他临床症状。荨麻疹反复发作,每周不少于2次,且连续发作6周或以上者为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虽然极少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由于其病程长及顽固性瘙痒反复发作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及睡眠,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极大的困扰,甚至引发严重的心理障碍。若消化道粘膜受累时,还可伴发呕吐,恶心,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甚至可出现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
引起荨麻疹的原因较多,大体可分为9种:食物,主要以动物蛋白最为常见,如鱼虾、鸡蛋、牛奶等;可释放组织胺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吗啡等;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感染;吸入物,如尘螨、花粉、灰尘等;蚊虫叮咬也可引起过敏反应;温度、日光、摩擦等物理因素;遗传因素,如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临床上一般会选用抗组胺类和激素类药物,但这类药物通常只能缓解当时的不适症状,停用后没有持续作用,因此容易复发。并且抗组胺类药物有心脏毒性及嗜睡等副作用,激素类药物有骨质疏松、多毛症等副作用,长期使用会对身体产生损害。
新近研究表明,人体的健康与肠道内环境微生物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常的肠道菌群能够调节一系列广泛的、功能各不相同的免疫相关基因的激活或关闭,诱导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从而帮助宿主抵御外来病原菌的侵害。而一旦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失调,各种过敏性疾病便随之而来。
波兰雅盖隆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的Anna Tomusiak教授研究显示在接受利敏舒抗过敏益生菌的受试者中,其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IL-10、IFN-γ和TGF-β水平较高,并提供有益的Th1免疫调节信号,抑制过敏性Th2反应的发生和IL-4、IgE抗体产生。
荨麻疹患者肠道菌群紊乱,黏膜屏障被破坏,肠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大,肠道免疫系统对食物抗原和微生物代谢产物获取量增加,促使Th2反应加剧。经利敏舒益生菌治疗后,除可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弱化过敏时肠道的炎症反应,修复肠道屏障功能,还可抑制机体对过敏原的Th2极化,促进Th1细胞分化和发育,增加黏膜中sIgA的含量,从而改善过敏体质,预防肠道过敏反应的发生。利敏舒益生菌可维持模型动物体内Th1和Th2的免疫动态平衡,起防治过敏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